作者:郭健 2025-09-04 09:52:59
鲁南经济网讯 在探索城市社区基层治理精细化道路上,蒙阴县蒙阴街道创新性地将目光投向了一笔宝贵的“银色财富”—退休干部党员。通过深入摸排动员、精心搭建平台、全面激活潜力,成功引导一大批富有经验、热心公益的老同志重返社区治理一线,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和美社区注入了强劲动能,书写了“老有所为”的生动篇章。8月28日,全省选派优秀退休干部到社区任职现场会观摩了福山社区和汶河社区。
一、深挖银发人才,构建精准选育体系
(一)精准识才。蒙阴街道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局等多部门,采取“三会三访”(召开座谈会3次,上门走访18户,当面访谈30余人次)的方式,通过老干部退休单位了解、与退休干部党员面对面交流等途径,深入掌握退休干部党员思想动态、服务意愿和专业特长,引导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区。
(二)精心配岗。严把入口关,通过自愿报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等程序,选拔“政治觉悟高、群众威信好、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生力军。目前,9个城市社区中担任“两委”成员的退休干部党员达14人(其中2人任副书记、6人任总支委员、2人任主任),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8人、支部委员2人,另有88名红色楼长、32名红色业委会成员、84户党员中心户,“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的每一级均活跃着退休干部党员的身影。
(三)精细管理。退休干部党员日常管理以社区党总支为主体,蒙阴街道则重点关注老同志在热线工单处理、矛盾调解、服务质效提升、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实际表现。建立柔性管理机制,重在鼓励引导和服务保障,让银发人才安心舒心开展工作。
二、搭建多元平台,释放银龄澎湃动能
(一)理论引领平台,凝聚思想共识。立足蒙阴革命老区和沂蒙精神发源地独特优势,鼓励退休干部党员化身“红色讲师”,在社区开展革命传统、沂蒙精神、奋斗历程宣讲。县妇联退休干部王丽丽担任汶河社区党总支成员后,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家庭教育公益课堂”,累计举办26期,惠及众多家庭;同时投身县婚姻辅导中心调解工作,成功调和12对婚姻矛盾夫妇。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普法、反诈等主题,累计组织宣讲活动21场。
(二)矛盾化解平台,守护社区安宁。100余名老同志主动认领治理项目,化身“民情收集员”“物业监督员”“矛盾化解员”,开展邻里议事、法律咨询、平安守护等志愿服务,累计解决环境整治、邻里纠纷、停车难、违建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0余个。福山社区“红领书记”公慧青牵头优选配强小区党支部书记13名、楼长153名、党员中心户318名,构建起高效治理网络,实现居民诉求95%以上“即知即办”,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三)共富服务平台,增进民生福祉。以“邻里相悦”为主题,文昌、新华、叠翠等社区老同志组织筹建了多支志愿服务队、文体兴趣小组,开展“四点半课堂”、关爱空巢老人“定时走访”、“楼下马扎会拉家常”等活动。文昌、福山、商城等社区打造“共富工坊”,组织香片组装、毛衫修剪等手工项目,技能培训助力80余名无业妇女、低龄老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举办广场舞、合唱比赛、书画展、征文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
三、强化示范激励,激发内生治理活力
(一)头雁领航立标杆。退休干部党员以身作则,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县特殊教育学校原校长秦贞元担任汶河社区“两委”委员后,牵头吸纳退休党员、民警、法官成立矛盾调解委员会,成功解决违建拆除、供暖维修、楼顶漏水等棘手问题36件,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二)银龄志愿暖民心。老同志们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组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织密社区志愿网络。福山社区为38名独居老人实施“七点半窗帘”行动,网格员每日观察窗帘状态作为老人安康信号,提供应急服务30余次。红庙社区常态化开展“微心愿”认领,完成居民心愿70余个。全县累计开展助老帮困、节日走访等志愿活动1200余人次,心理咨询120人次,调解纠纷33起。
(三)文明新风润万家。退休干部党员带头参与移风易俗,组织丰富老年文体活动,倡树社区文明新风。成立“魅力汶河艺术团”“摄影志愿者协会”等18个社会组织,在9个城市社区举办“庆国庆文艺汇演”“送福进社区”“学做年夜饭”等文艺活动36场次,组织象棋赛、羽毛球赛、太极拳展演等体育活动22次。汶河社区联合县人大老干党支部筹集资金20余万元,建成2处标准化门球场。评选“最美老干部”、“最美志愿者”、“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营造学榜样、比贡献的良好氛围。
蒙阴街道“银龄力量”激活工程,不仅有效破解了社区治理人才短缺难题,更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多元参与、代际融合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当丰富的经验、崇高的威望与社区治理实践相遇,催生的是邻里守望的温暖、排忧解难的效率和共同缔造的活力,描绘出一幅“银龄有为、社区和美、治理有效”的新时代社区和谐善治画卷。
来源:鲁南经济网 编辑: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