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9 18:35:48
应对秋汛 抢收秋粮 科学秋种
——临沂市全力打好“三秋”生产攻坚战

鲁南经济网讯 粮稳家稳,家稳国安。当前正值临沂市“三秋”生产关键时期。持续阴雨天气,给秋收秋种带来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科学研判,紧急部署。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应对秋汛做好秋收秋种工作的紧急通知》,聚焦抢排、抢收、抢晾、备播等关键环节,落实应对技术指导,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确保秋冬播应种尽种,为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

号令既出,动若风发。市农业农村局立即派出督导帮包组和技术指导组,沉入一线,督促落实属地责任。各县区闻令而动,紧紧抓住降雨间歇的宝贵窗口期,全面投入抢收战斗。在轮式收割机深陷泥潭、难以作业的困境下,全市统筹调度,优先投入履带式收割机,这些“铁脚板”在泥泞中显示出强大威力,有效扩大了应急抢收面积。
排涝降渍是抢收的前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疏通沟渠,排涝降渍”列为首要技术措施。各地整合农技力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开挖排水沟,架设水泵,全力疏通田间“毛细血管”,推进主干渠与田头沟、田间边沟的有效连通,加速田间积水排出,同时开挖沥水沟,促进水分蒸发,千方百计为农机进地作业创造条件。

沂南县大庄镇西湖村润粮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将脱粒烘干后的玉米打堆。(廖杰 孙运河 摄)
在沂南县,抢收战斗尤为激烈。永成农机化服务专业合作社托管的田地里,履带式籽粒收获机在泥泞中轰鸣前行。合作社负责人杨守霞裤脚沾满泥点,目光紧盯着作业现场。她告诉记者,抢收之后,烘干环节同样关键,“从种粮大户手里收的1000吨鲜玉米,得经过16小时热风烘干才能达标储存。”沂南县已投入500余台农机设备,截至10月8日,玉米收获进度达85.1%,花生收获进度达99.3%。

在郯城县红花镇兰青家庭农场,多台履带式籽粒收获机正在 1000 亩玉米地里收割玉米。(廖杰 孙运河 摄)
“鲁南粮仓”郯城县的抢收现场同样热火朝天。在红花镇兰青家庭农场的千亩玉米田里,10多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破泥前行,运粮车紧随其后。农场负责人李富民欣慰地说:“多亏这些‘铁牛’,不到一天就能收完,还能一次性完成秸秆粉碎还田。”为应对湿烂田地,郯城县提前检修1.3万台(套)农机,紧急调配300台履带式收割机,并指导机手对倒伏地块采取加装扶禾装置、降低作业速度等措施,单日最高抢收面积达万亩以上。截至10月8日,全县已完成夏玉米收获29.73万亩,占应收面积的74.89%。

临沭县郑山街道惠龙农机合作社在机械收获玉米。(廖杰 孙运河 摄)
临沭县的“三秋”战场则透着“科技范儿”。临沭街道后高湖村村民高相军通过“沂蒙农机”小程序预约了两台履带式收割机,半天就收完了20亩玉米,随即运往合作社进行烘干。在惠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烘干设备日夜运转,负责人王汉纯介绍,已为农户烘干近600吨鲜玉米,提供了从收到烘的便捷服务。全县17台(套)烘干设施日处理能力达1200余吨,科技赋能有效缓解了晒粮难题。
防止收获后的粮食因潮湿发芽而霉变,是抢收之后的另一场关键战役。我市全力激活烘干和晾晒体系,日最大烘干能力提升至3.5万吨,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传统的装笼、站竿晾晒等方式也同步进行,确保“即收即晾(烘)”。各地积极落实临时收储和晾晒场地,主动对接粮食加工企业,建立湿粮收储、代烘代存的“绿色通道”。市里加强调度,对秋粮应收未收面积较大的乡镇,成立专门帮包服务队,促进供需精准对接,确保烘干设备“吃饱开足”,粮食“需烘尽烘”。
秋收连着秋种。我市秋种工作预计将在10月中下旬集中展开。面对可能因降雨导致的播期推迟,农业部门已确定“适墒应变、抗逆精播、以技补晚、以促为主”的秋种原则,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大力推广深耕深松、测土配方施肥、宽幅精播等关键技术。目前,正积极备足备好小麦良种、化肥等关键农资。技术指导意见明确,对于墒情过多地块,要坚持“播期服从墒情”,宁可适当晚播也要先沥水散墒;对晚播田块,要适当增加播量、浅播,并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抗逆能力。同时,已提前制定应对秋冬季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应急预案,力促苗情转化升级,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与天争时,不误农时。责任层层压实,干部群众齐上阵,人工与机械并举。截至10月8日,全市秋收作物已收获592.15万亩,秋收进度超过七成,暂列全省前列。尽管连日阴雨的考验尚未完全结束,但我市正以系统化、全链条的扎实举措,把秋汛挑战转化为保丰收的行动,让粮食安全的底线在众志成城的坚守中愈发牢固。(朱鹏 汤婷 赵泽军 曹蕾)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