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经济网讯 10月31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市优抚褒扬纪念工作及相关政策宣传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临沂是革命老区、兵员大市,现有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50处(国家级4处,省级5处,市级4处,县级37处),设施总数(含陵园内)1.8万处,有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37.7万名,其中领取抚恤资金待遇的10.2万名。今年以来,我市聚力提升“三个优抚”品牌质效,扎实开展“四新突破深化年”活动,全力推动优抚褒扬工作再上新台阶。
抚恤政策落实到位。按时足额发放抚恤和生活补助资金,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抚恤金7.87亿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49亿元,为388名退役军人办理伤残待遇,开展带病回乡、旧伤复发检查255人次,受理追认革命烈士4人,全面做好优抚对象数据审定及年度确认工作,确认率达100%。
暖心服务保障到位。做好优抚对象健康医疗服务,今年组织259人到省级医院疗养,依托市荣军医院开展健康体检2288人次,各县区组织短期休养286人次。细致做好残疾军人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工作,关心关注残疾军人健康需求,为56人配置辅助器具60件,让他们感受到关心温暖。
惠军优待覆盖到位。大力提升优待服务“含金量”,持续做好信息采集、光荣牌悬挂等工作,累计发放优待证31.25万张,拓展使用场景,扩大使用范围,目前全市有1.3万家企业(门店)加入“山东荣军联盟”,蒙山景区、兰陵压油沟、沂南红色影视基地等18家景点提供优待优惠服务,进一步提升广大退役军人获得感满意度。
纪念设施管护到位。对接党史、自然资源等相关单位,高标准推进42处烈士陵园明确保护范围、30处烈士陵园土地确权等工作,完成36处烈士纪念设施图册编制,为9处省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悬挂保护标志,扎实开展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总结推广“一平台一标准一办法”经验模式,有效提升管护水平。
褒扬氛围营造到位。发挥好烈士陵园红色阵地作用,组织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烈士纪念日敬献花篮仪式、“红色九月”“共和国铭记”等纪念活动,常态化做好党性教育、参观研学等接待服务,今年以来累计接待420万人次。高标准举行《烈士光荣证》颁授仪式,引领全社会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相关链接
(资料图片)
构建“机制+队伍+平台”烈士祭扫服务机制
累计为55名烈士找到亲属
烈士纪念设施是红色教育主阵地,自退役军人部门成立以来,我市深入开展“三个优抚”“双精准”“四新突破深化年”等活动,探索“一平台一标准一办法”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模式,构建“机制+队伍+平台”烈士祭扫服务机制,切实提升科学管护水平。
推进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2019年以来,累计争取烈士纪念设施维修资金7501万元,提升改造基础设施14处,迁移保护零散烈士墓1783座,就地保护6620座,修缮其他烈士纪念设施68处。争取省级零散烈士墓日常管护资金215万元,有效提升零散烈士墓管护水平。2022年,我市和沂南县作为山东省唯一市、县代表,参加了全国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总结大会。
健全日常管理保护体制机制。印发《市级烈士纪念设施申报工作指引》等文件,成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单位12个,开展常态化巡察、抽查等活动,完成9处省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标志牌悬挂启用。构建“机制+队伍+平台”烈士祭扫服务机制,市县成立“为烈士寻亲志愿服务队”“守护英烈志愿服务队”26支,建立“临沂市英烈云祭扫平台”“沂蒙英烈e平台”,累计为55名烈士找到亲属。
夯实英烈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英雄烈士保护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排查烈士纪念设施周边环境42处。今年会同公安部门对5名外籍烈士遗骸DNA鉴定比对,拓宽烈士寻亲工作渠道。依法依规划定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对接党史研究院、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单位,从快从严开展土地确权、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全市42处烈士陵园明确保护范围、30处烈士陵园完成土地确权工作。
发挥红色阵地宣传教育功能。2022年起,我市率先在全省组织开展英烈文化主题宣传月活动。依托《沂蒙军号》栏目,全面宣介45处红色教育场所,抢救式整理2196名参战老兵事迹。开展普法宣传“五进”、走访慰问、烈士寻亲、志愿服务等活动386余次,悬挂学习宣传横幅、分发宣传彩页和宣传手册6.5万张(本),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刊登报道238篇,受众达20余万人。
(资料图片)
成立25支“老兵永远跟党走”宣讲团
线上线下宣讲320余场次,受众人数超过30万人
近年来,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坚定扛牢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政治责任,着力推动革命老兵事迹和精神价值转化为优质教育内容,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红色文化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防意识。
积极建立宣讲队伍。全市从优秀“兵支书”、军创企业家、最美退役军人等典型人物中选拔317名成员,成立“老兵永远跟党走”宣讲团25支,有效扩大覆盖面影响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数字网络等宣传阵地,线上线下宣讲320余场次,受众人数超过30万人。
着力打造红色课堂。将革命老兵事迹作为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倾听红色故事 照亮成长之路”主题活动,让革命老兵英雄事迹转化为优质红色教育资源。沂南县孙祖镇打造红色教育课堂,开发《跟着共产党走》《追忆红色沂蒙》等体验类课程和《红色游戏》《做最好的自己》等教育类课程,让红色教育变得可感、可视、可听。
强化红色文化传承。实施“红色记忆”工程,抢救性挖掘保护2196位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和抗美援朝作战老兵事迹,拍摄口述历史视频。开发红色影视作品,制作45集沂蒙老兵口述历史专题片,还原沂蒙老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不同时期的亲身经历,成为青少年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
开展特色志愿服务。近年来,全市依托服务中心(站)构建了“1+6+N”志愿服务体系,开展“戎耀沂蒙 情暖老兵”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引导3万多名退役军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国防教育、关爱服务等,为全市志愿服务贡献了退役军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