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蒙阴:组团服务聚资源 共建共享促振兴

鲁南经济网   2025-03-26

鲁南经济网讯  千年夙愿今梦圆,乡村振兴谱新篇。蒙阴县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实行第一书记“组团服务、跨镇帮扶”联建模式,使驻村力量“握指成拳”。蒙阴沃野之上,一批批帮扶队伍整装前行,一个个特色产业蓬勃兴起,一座座美丽村庄游人如织、笑语连连……




从“点上发力”到“面上开花”


市派第六批第一书记分别在野店镇红色果乡、旧寨乡漠河、桃墟镇环蒙山、云蒙湖石龙湾四个示范片区帮包。各片区第一书记积极探索致富增收路径,依托优势产业、人才资源,建立“1+N”项目联建机制,实现村村有产业、村村有发展。目前,四个片区共整合各方资金3035万元,培育产业项目30个。


桃墟镇环蒙山片区百花峪村、百泉峪村、松山村、花果庄村第一书记在“激活蒙山”战略指引下,坚持共享同一座蒙山、同一片森林的理念,实施跨村联建。与镇党委、片区联合党委探索“合作社+国企+农户”模式,与市、县文旅集团组建“雁阵”型村居联合社,将各村合作社纳入统一管理,以沂蒙云舍、沂蒙书舍、花溪小院等精品民宿为核心,带动片区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4个村达到5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


野店镇红色果乡片区盘活闲置资源,整合屋顶、院落等,在5个村联合建设600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村集体每年增收32万元。云蒙湖石龙湾片区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养殖业,在彭刘大村和万泉庄村整合资金联建代养项目,每年可养殖肉兔10万只,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在重山村引进金蝉养殖企业2家,每年向村集体缴纳租金16万元。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立足派出单位职能,第一书记建立项目、资金、培训、技术等“供给清单”,各乡镇、片区、村提出“需求清单”。根据“供需”两张清单,实现哪里有困难、有需求,第一书记团体力量就往哪里注入的合力帮扶局面。“北太平的阳光玫瑰要6盒”“旧寨的干煸辣肉丝要2箱”“野店的苹果要60公斤”“蒙山的土蜂蜜要10瓶”……去年9月至11月,市派蒙阴县第一书记工作组联合县委社会工作部开展“第一书记组团助农”志愿服务共销活动,在市区荣昌社区、银河社区等社区举办带货优质农产品进城“赶大集”6次,通过线上线下累计展销农产品60多个品类,销售额30余万元。


中华蜜蜂养殖是桃墟镇环蒙山片区的一张“特色牌”。针对养殖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第一书记刘元秋立足生态环境和林果资源优势,实施“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抱团+鸿雁带动+农户参与”发展模式,吸引20名年轻人回乡创业,帮助片区及周边10多个村发展中华蜜蜂养殖。目前,共有蜂农120余户、蜂群2100余箱,年产蜂蜜1万余公斤,产值200余万元,实现联村共建、抱团发展。




从“就村抓村”到“资源共享”


以“一人资源、全团共享、一村经验、多村推广”为原则,各片区汇聚各方项目、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实现抱团帮扶、互助互惠。


围绕村民出行、就医、灌溉等难题,四个片区整合各类政策资金3989万元,新修、提升村内道路6.74公里、生产路13.81公里,安装路灯684盏,改造自来水管道4420米,改造水渠、排水沟610米,新建整修塘坝6处,新建卫生室2处、提升3处。


云蒙湖石龙湾片区整合库区移民、四好公路、美丽宜居乡村等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实施“花开湖畔”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一体化进行路网提升、污水治理、绿化亮化工程,实现彭刘大、万泉庄、北太平等6个村主干道硬化率、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污水处理率、自来水通达率4100%,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我们村来了个‘好闺女’。”这是长岭村赵大娘对第一书记孙宇的亲切称赞,“以前不舒服看病都得跑到乡里,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拿药打针,多亏来了第一书记!”孙宇积极向派出单位市红十字会争取,为长岭村和野店片区演马庄村分别申请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项目支持,新建“红十字博爱卫生站”2处,切实改善村民就医条件和环境。


沂蒙山新绿初染,云蒙湖碧波荡漾,民宿小院人来人往,养蜂基地蜜香四溢……初春的蒙阴大地,处处铺展着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拓新域、辟新径、抓新遇、创新绩,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蒙阴县第一书记将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崭新的篇章,在砥砺前行中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通讯员 张圣虎 李峰

来源: 鲁南经济网

编辑: 子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