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经济网讯 四月芳菲,春潮涌动。近日,记者在魏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看到火热的生产场景,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各司其职,铆足干劲儿赶工期。公司制造部部长邸见田告诉记者:“当前订单已经排到6月份,预计全年生产1.54万台,实现营收11.2亿元。”
在今年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临港区提出,立足产业培育、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等多个领域,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百亿冲刺”,特钢产业“链式崛起”,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超车”,钢焦化氢产业“全链闭环”,战新产业“抢占蓝海”,努力在全省开发区经济版图中找准位置、培育特色。
放眼全区,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正推动全区“4+2”现代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
在玫德集团临沂有限公司采访,记者同样感受到了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公司生产设备全天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正是由于我们产品的不断创新,当前订单充足,预计一季度产量达到3万吨,实现产值3.05亿元,全年预计产量13万吨、产值16亿元,实现税收约8500万元。”该公司生产厂长韩友告诉记者,玫德集团临沂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智能装备研发与制造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公司产品销售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创泽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始终将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先后推出了商用类人形服务机器人、安防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等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政务服务、医疗等专业化领域。公司项目经理秦振豪介绍:“我们产品的优势在于机器人导航的核心算法及自主机器人云平台,能够实现自主避障、自主充电,根据不同的行业特性、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人工智能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带来的是产业转型升级。随着魏桥新能源汽车、创泽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等多家智能型企业相继落地,由其串起的智造链条持续延展壮大,推动临港“制造链”向“智造链”转变。临港区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抓手,优化产业结构、重塑产业形态,加大研发创新、人才引进和企业技改力度,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精准链接。如今,凭借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区内一批创新型企业实现跨越赶超。
数字最具说服力。2024年,全区新培育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1家、省级“晨星工厂”3家、省市级工程研究中心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1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到65%。
“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临沂市钢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作用,支持永锋、金典坚果等企业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支持钢投不锈钢、方舟园区等企业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中试示范基地。”在今年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助力企业科技创新成为重点工作之一。该区将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依托北科大永锋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套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着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动能。今年,临港区持续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在培育科创生态上实现更大突破。力争申报国家级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企业5家以上,争创高新技术企业16家以上。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以上、市级8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覆盖率达到50%。
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传统产业加快焕新。1-2月份,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12%,居全市第一位;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2.4%,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6.7%,全市第一。正是通过加强科技支持、产业链培育,如今,一个个创新型项目在临港区串珠成链,新质生产力正推动临港区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阔步前行。(通讯员 丁凯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