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经济网讯 今年入汛以来,临沂市持续高温少雨,抗旱保产形势严峻。为最大限度减轻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全力以赴保供水、保灌溉、保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安全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全市秋粮作物总体长势平稳,抗旱减灾工作有序推进。
据市气象局、市水文中心联合发布的第97期《气象水文简报》显示,今年汛期以来,全市累计降水量207.1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42.9%,较去年同期偏少69.9%。受持续高温少雨影响,部分县区土壤墒情下降,局部出现旱情,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
为科学应对旱情,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气象、水文、农业、应急等部门加密会商研判,动态监测雨情、水情和土壤墒情变化,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措施。同时,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统筹调度全市水源,优化配置水资源。
“7月以来,市防办及时调度6座大型水库、22座中型水库、299座小型水库放水灌溉,累计抗旱供水630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今年以来已累计调配水源2.5亿立方米。目前,全市城乡供水运行正常,无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调度科科长张杰说。
烈日当空,在郯城县归义农场的田间地头,农技人员正手持仪器测量墒情,查看水稻、玉米等作物长势。“现阶段要特别注意农田灌溉和平衡施肥,喷药时间要避开高温时段。”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室负责人王金之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向农户讲解抗旱技术要点。像这样的场景,在全市各乡镇随处可见。
为有效应对当前旱情,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农技、植保、水肥3个技术指导组,分赴重点县区蹲点服务;各县区成立技术帮包专班,通过“田间课堂”、线上培训等方式,向农户推广小水勤灌、苗带灌溉、隔沟浇水等节水灌溉技术,并指导农户合理调整施肥、喷药时间,避免高温灼伤作物,努力将旱情影响降到最低。
“如无有效降雨,旱情持续,影响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动态调整抗旱措施,重点保障无水源或水源不足的村庄的农业生产用水需求,确保秋粮稳产丰收。
当前,我市仍处于主汛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将继续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同步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严防旱涝急转和山洪地质灾害,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