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蔬菜水果行情很好,卖了个好价钱!”走进临沂市罗庄区伟信天宏种植专业合作社,老远就听到了合作社负责人刘守军的高嗓门,言语中透漏出喜悦之情。大棚中工作人员采摘、分类、装箱等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据了解,该种植专业合作社由50名农民入股组建,系由村党组织主导统计规划、统一经营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主营生姜、蘑菇等蔬菜的无土栽培,农产品一经推出便获得市场好评。因此,合作社有了准备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的想法,但土地流转、大棚搭建、培养液购买等亟需资金近60万元,这让入股农民和合作社犯了难。
临沂市罗庄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协调罗庄农商银行,按照“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积极推进“整村无感授信”工作,该行按照“无感授信、有感反馈”的“整村授信”业务办理模式,不但解决了合作社扩大经营的资金需求,还使贷款利率大大降低。
“作为地方金融服务主力军,罗庄农商银行不断推进服务模式创新,通过“无感授信、有感反馈”的方式,累计完成全区7个街道、198个村居、近7.3万户农户的“无感授信”工作,授信余额达18.5亿元、用信余额达3.6亿元,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提升。”罗庄农商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临沂市罗庄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贯彻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按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的基本要求,以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为工作基点,全力畅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血脉”,为金融助力“三农”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要素保障。
用好用活金融政策,加大三农领域资金投入。一是紧密结合好“鲁担惠农贷”、“齐鲁富民贷”、“富民生产贷”等普惠、富民政策,进一步助推花木、文旅、合作社等绿色产业发展。二是指导各银行金融机构分批次对接农业农村局推送的新型农业主体,以需求为基础,积极探索低成本、易推广、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信贷产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乡村振兴项目贷款投放力度。三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持续做好入驻“乡振通”平台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努力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金融资本流向农业、农村领域。截至2023年1月,全区涉农贷款93亿余元,占全区贷款余额的16%。
布好金融服务阵地,完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鼓励和指导各银行金融机构坚持金融服务下沉下乡下基层,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环境,激活农村生产要素。紧紧围绕“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的工作目标,选取场所位于临街、村支部办公地、乡村服务场所、便民服务中心、供销社基层网点的普惠金融服务站升级改造为“沂蒙金融超市”,截止目前已建成37处,计划到2023年年底再新设立10处网点。
加大金融产品创新,丰富三农领域信贷金融产品。督导各银行金融机构重视涉农贷款质效,针对乡村振兴新课题,创新开发适合农村的金融产品,做强“惠农贷”、“第一书记贷”、 “种植贷”、“金穗贷”、“强村贷”、“直播电商贷”等信贷产品,利用网络化手段加强对农业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填补行业空白。仅区农商行的“直播电商贷”今年以来就发放贷款1.3亿余元。
全力推进金融创新试点,加快美德积分金融转化。去年,该局参照南方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实施了花木资金合作计划,率先在全市县区层面建立了绿色金融项目库,全区13家银行金融机构为10家农业经营主体授信9.2亿元,截至目前,仅临商银行就发放贷款4000余万元。
“今年,我们结合全市推行的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试点任务,重新制定了试点方案,初步确定在全区8个街镇40个试点村先行先试、开展工作。”临沂市罗庄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崇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