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戏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春生

鲁南经济网   2025-09-01


柳琴戏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春生


       李春生(1926年——1979年),原名李怀亮,山东省郯城县花园乡张哨村人。12岁时,李春生投师拉魂腔(解放前柳琴戏的别称)艺人李忠智学艺,遂改艺名李春生。1944年参加季良奎戏班。同年,参加八路军抗敌宣传队。主演《血海深仇》、《杀鬼子》等剧目慰问前线部队。1947年,在南京、上海与王玉凤搭班。1950年,在江苏省新沂参加柳琴剧团。抗美援朝期间,参加主演《好军属》《李二牛归队》等剧目的宣传活动。1953年应邀来临沂专区柳琴剧团。1956年,出席全国戏剧家群英会(讲习会)。同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1957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任临沂柳琴剧团业务团长。1974年调临沂地区文物组,并参加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发掘工作。1977年,调回临沂地区柳琴剧团工作。1979年因病去世,享年53岁。



1956年李春生于北京和梅兰芳大师等合影留念

(后第二排右3)


       李春生自幼生活在柳琴之乡山东郯城,家境贫寒,12岁从师学艺。1939年,李春生拜山东苍山拉魂腔艺人李忠智为师,初学文武老生与武丑,苦练基武功。后出师即能演唱文武戏。如《四平山》、《五反》、《鲜花记》等20余出。他演技纯熟、做功精湛、能文善武,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每次演出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拉魂腔舞台表演上成为使用基武功和翻跟头第一人”(摘自《山东地方戏曲志》)。



铡美案》中扮演包公


       1944年,李春生与拉魂腔著名艺人尹作春之女尹桂霞结为夫妻。从此,夫唱妇随、同台演出、珠联璧合,在当时成为拉魂腔届之伉俪。



1956年出席北京全国群英会山东代表团成员

(一排左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李春生和妻子尹桂霞加入江苏新沂柳琴戏团。不久,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的优秀演员汇集在徐州,举行艺术擂台赛。在所有演出中,唯独李春生会武戏,能够身着大靠从三张叠桌上腾空翻下,震撼了所有现场观众,他们纷纷议论,李春生不但能文能武,而且做工洗练,唱腔优美,尤其会“飞”。第二天,徐州市工会、民团等组织赠送了40多面写有“艺术超群”、“南北英勇武生”的锦旗,挂满了整个舞台幕布。从此,李春生脱颖而出,成为苏鲁豫皖四省柳琴戏演员中的佼佼者。



1956年,与出席全国戏曲群英会山东文化厅领导

游颐和园(左一)


       1953年,李春生夫妇应邀来临沂并加入临沂柳琴剧团。从此结束了流浪艺人的漂泊生涯。


       1954年,他在山东省首届戏曲汇演大会中,主演《打干棒》,饰演(崔子成)获得一等奖。



主演现代戏《魏隆民》


       1956年,他代表柳琴戏参加了由中宣部和文化部举办的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戏曲群英会(暨讲习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通过近一年的学习与深造和与全国戏曲大师的同台演出,受到了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李少春、盖叫天等名家的亲身传授,李春生受益匪浅。他努力学习其他剧种的长处,将其他剧种的唱腔和表演融入柳琴戏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和演唱技法,形成了具有“李派”特色的艺术风格,以唱腔“魂厚苍劲”,表演“沉稳大气”著称,更具层次感与感染力,成为唱念做打综合性表演艺术家,得到苏鲁豫皖柳琴戏界同仁和广大观众的广泛赞誉。时有“南厉(厉仁清)北李(春生)”之美誉。


       1960年,李春生灌制了唱片《打干棒》、《丝鸾记》等。



主演现代戏《沂河两岸》


       李春生主要代表剧目有《秦香莲》、《王华买爹》、《瓦岗寨》、《孙安动本》、《沂河两岸》、《十五贯》等。


       “文革”期间,李春生亦受迫害。1976年重返舞台。


       1978年,由于连续不断演出,李春生积劳成疾。在病重期间,他始终坚持舞台演出和指导。作为共产党员,他严格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即使在患病后期,上下车都困难,需要别人搀扶的情况下,为了剧团发展,他仍然多次去省剧团寻找优秀剧本。在去世前一个月,他参与了示范演出《一张药单》。



示范演出《一张药单》


       李春生一生刻苦钻研柳琴戏表演艺术,博采众长、不断改革创新。他所演出过的剧目,都被称为经典。在鲁南苏北,流传有“看戏不看李春生,白搭一天工”之说,可见他在观众心目中的份量之重。他苏鲁豫皖、特别是山东柳琴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传略收入《中国戏曲志、山东卷》、《山东戏曲艺术志》、《山东地方戏史料汇编》、《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临沂风物志》等。

来源: 鲁南经济网

编辑: 子萱

相关资讯